第二百二十八章 徒呼奈何(2 / 2)

不管是菜园子、养殖场,还是田野里,总会有轻体力劳动需要他们做。

所以朱万年又不得不混在一群妇人和孩子之间,参加集体劳动。

到了晚上,又会被带去听书。

他没想到这里会有听书这么奇葩的事情。

不过事到如今,他对任何能接触到的事情都感兴趣。

此时太平军传承下来的说书流程比当初萧云讲的更加完善。

环环相扣。

朱万年是亲眼看着面前的人如何从平静到愤怒的过程,甚至他自己都会被感染到。

这时他才猛然发现或许新兵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并不重要,而真正关键的是听书说史。

就这样在连续听了一个月之后。

绝大多数的适龄男人,都选择了三个月训练。

其实现在的三个月训练之后,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成为太平军。

现在的太平军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现在每人都需要考核,只有达标之后才可以加入。

因此虽然新兵基地的参加训练要求是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

但事实上能真正加入太平军的基本都是四十以下,个别有四十以上的那都是有功夫底子的人。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会面临淘汰。

但大家都以此为荣。

所以他隔壁的年轻人已经不在房间里了。

孙家的老大老二都选择了三个月的训练。

这一个月的经历让他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变的可笑。

什么偷学,什么诈降,一切都是徒劳的。

因为他不可能告诉治下的百姓从来就没有什么君权神授,也不能说他们创造的财富都被士大夫给挥霍了。

还有很多血淋淋的现实就更不能说了。

痛苦!迷茫!无助!充斥着朱万年的内心!

“徒呼奈何啊!”

一声压抑的悲呼从院子里传出,没有传出很远,就消失在黑夜里。

………………

转眼间到了十一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忙碌,整个登莱地区的秩序开始逐渐的稳定下来。

地盘是占了下来,但想要将这一百多万人口真正融进太平军的生活秩序之中,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估计还得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虽然这件事并不会影响太平军的扩张。但也没必要这么急,慢一点并没有坏处。

而且从整个大局考虑,停一段时间是最佳选择。

因为若继续扩张的话,就很可能让大明继续出兵。

之前朝廷派夷汉骑丁的行为,已经出乎萧云的意料了。

这时候过多的消耗大明的国防力量不是好事,毕竟关外还有鞑子,毕竟现在的太平军还够不着他们。

鞑子一旦入关劫掠,就会危及百姓,伤及无辜。

不过,他虽然不记得原本的历史中,鞑子在整个崇祯年间到底入了几次关。

但是现在萧云很确定,鞑子现在只会再有一次入关的机会。

因为再下一次,只怕是太平军要出关灭金了。

到那时就不需要再顾及什么了。

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太平军养精蓄锐。

不过对于作战部队而言,不作战就意味着需要训练,所以他们其实并不轻松。喜欢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请大家收藏:()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