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赵光义举荐贤才(2 / 2)

不远处,一艘并不起眼的乌篷船上,赵光美和赵光义两个人并肩的下来,刚走了没两步便听到了少年的这一番高论,笑着道:“二哥今日,是特意带我来看他的么?”

赵光义也点头笑道:“不错,此人,如今在太学也算是很有名了,主张儒学需要改进的新儒学观点,甚至还与一些志同道合之人组建了新文学运动,颇有点咱们大宋小韩愈的意思,拥者甚众啊。”

“大宋小韩愈?一介学子,谁给起的这样的绰号?这对他来说可未必是什么好事,不过,一个太学学子,能说得出新儒学这样的话,居然还能向着我说话,也是难得,居然还能簇拥者众么?”

赵光义道:“簇拥者,多是家贫之人,或是商贾之子。”

“哦~,怪不得,这么说,此人也算是寒门子弟了么?”

“寒门,应该算不上吧,此人叫作吕蒙正,家中其实也算是富户,但此人的父亲行事颇为荒唐,竟有宠妾灭妻之事,其母性子刚烈,带了他出来后一直独自抚养,所以此人,门楣其实还真挺不错的,但生活上,恐怕却是连寒门都不如的,若非是你们商行出钱资助贫苦学子上太学,此人恐怕也吃不起这开封昂贵的米价,或许,这也是他推崇于你的原因吧。”

“哦~,原来如此,他是吕蒙正啊。”

“你也听说过?也是,最近这段时日,此人确实称得上是声名鹊起,而且文采斐然,有人说,他有昔日杜甫之能。”

赵光美笑了笑,算是默认。

同时稍一琢磨,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吕蒙正这种情况还真挺特殊的,因为正常来说,官宦人家的孩子,往往都会有些不接地气的毛病,这帮人由于出身问题,也很难真心去认同赵光美的行政主张。

所以赵光美两年前就开始资助太学的学子了,整个太学的招生规模扩大了四倍有余,尤其是招收了不少的商人之子,而且只要确实有才华,能通过考试,家贫之人非但可以免费来太学学习,还能领取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这不,种下的种子,开花了吧。

不过说真的,那些真正家境清寒,被赵光美资助而读书的寒门之士,嗯……实话实说,眼界、见识真的照比那些官宦子弟差着好大一截呢,眼睛里看到的可能真的就只是经学中的那点死知识,脑子里能形成自己的主见进行独立思考就已经是殊为不易了,实际上这些人于赵光美而言确实也是屁用没有,将来这些人也几乎不可能通过科举走上官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