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咱又能买不少精米。”
几名百姓拎着米袋子从钱肃乐身边说笑着跑过。
于颖看着满街狂欢的百姓,气的直捶马车厢壁。
钱肃乐知道自己是拦不住了,也没法去治谢家的罪,那样反倒是给了谢雨煽动百姓的机会。
官府也拿不出银子来大肆收购,平抑粮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钱肃乐垂着手,无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谢家这样的豪绅肆意地玩弄着那些老实巴交的农夫,将他们的心血无情的践踏在脚底。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入不敷出,卖田卖子,化为流民。
闯逆何来?不正是如此!
“哎哟,这不是于知府吗?幸会幸会!”
一个清冷的声音从两人身后传来。
于颖回头一看,正是谢家嫡长子谢雨。
“原来是谢公子,好久不见!”于颖冷着脸说道。
“这位想来是就是钦差大人了吧?草民有礼了!”谢雨躬身向钱肃乐行礼。
钱肃乐却是往一旁挪了挪脚步,错开了身位,不愿受谢雨一拜。
谢雨也不在意,只是阴恻恻一笑。
“不打扰二位大人雅兴,在下先去买米了,告辞!”
说完,谢雨扬了扬手中的米袋,背着手与两人擦肩而过。
钱肃乐脸色铁青,这是何等的嚣张!
“大人,粮价再这么低迷下去,只会便宜了那些投机倒把的奸商,百姓手中存银被赚了去,待到冬日,粮价大涨......”
于颖已经有些束手无策了,就单说眼下,整个绍兴府手中有田的农户恐怕要亏光了家底。
官府现在是按照一条鞭法征税,全部折算银两征收,现在粮价低迷,卖不出好价钱,但是官府的税收却是额定的。
若是朝廷为了救济百姓而减免税赋,那正中那些地方豪绅的下怀。
一来二去,最终坑的只有百姓和朝廷。
钱肃乐自然知道此事贻害无穷,可谢雨这是阳谋。
两人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城中乱象丛生。
“报,大人,城中一些小粮店......破产了。”
“报,大人,城中钱庄的银钱兑比同时下降,现在一两银子只能兑八百文了!”
不断有知府衙门的差役向于颖汇报城中变化。
一个一个的坏消息传来,令于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已经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报,谢家还在继续放粮,粮价再跌,已经由一石三两银子跌到了一两。”
钱肃乐心惊不已,他依稀记得,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鱼米之乡松江府的粮价也得有每石两到三两银子。
现在绍兴竟然跌到一两,这几乎是想要榨干百姓存银啊。
其实百姓再疯狂,他也囤不下多少粮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