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日结三斤粟米?”人群轰的一声喧哗起来。
这条件太优越了,不要说如今西凉军肆虐的当口,就连当初董卓秉政时期,甚至更早的桓灵两朝,要征用工匠也是说征就征,哪会跟你说征用条件或者酬劳。
能给你口夹杂砂石的粗麦饭就不错了,稍有不满皮鞭棍棒当头就来,就是拿刀砍了你也没处说理去。谁会像今日这样还专门立起长幡,用这么优厚的条件招募。
再者说,当初左中郎将皇甫嵩招募北军士卒平定黄巾乱贼也没开出这样的条件,何况只是去修建什么庄园?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说不定招过去会面临啥危险的命运。
要知道三斤粟米,如果嘴巴扣一点,肚子紧一紧,还能省出一半口粮养活家里好几口人。这西凉军小郎君有这么好心?不能去,绝对不能报名。
这些年实在是西凉军糟蹋惨了,被大伙交头接耳,互相告诫着不能上当。
条件这么优越,却没有一个上来报名。贾成也不急,在幡下找了块阴凉地,摆上躺椅,拿卷太学里顺来的书悠闲的看了起来。
足足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围观的人群既不散去,也不报名,只是远远的窃窃私语。
这时破虏营火头带着人挑来早食给军吏们食用,小兰也拎着食盒出来,伺候贾成用餐。
贾成倒没有刻意摆出古时名将们那一套“与子同食”的作秀把戏,现在能够让手下这五百人有吃饱已经足够获得这些人的拥戴和忠心了。“与子同食”那套用出来反而适得其反,让这些等级观念深入骨髓的家伙手足无措,不敢吃饭了。
军吏们的饭食并不丰盛,也不美味,但关键是量足。满满当当一大碗黄米饭,加上一块黑黑的酱菜,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香味。顿时让围观的人群狂吞口水,发出一阵阵胃部蠕动的蛙鸣声。
“军爷,小的贯三,北城兴河里石匠,若是报名能不能先领一日口粮?”一个看不出年岁的汉子实在忍不住饭食诱惑,大着胆子上前躬身询问。
一看终于有人报名应募,贾成放下饭碗,过来问道:“你叫贯三?是石匠?”
“回小郎君,小的家里代代都是石匠,阿耶曾征召修筑先帝文陵。”
“哦,看来你也是从洛阳过来的匠户。”
“小的正是去年随大军迁移到长安的。”
“洛阳到此着实不易,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回小郎君,家里还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其他人...都在来长安的路上...饿死了。”
“遥遥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倾身迥逐孤雁飞,乡邻亲戚知何处。短短三百里咸阳路,葬送了多少无辜百姓。你是想领了这三斤粟米给家中孩儿吧?”
“小郎君恕罪,”贯三跪地磕头,“家里没钱买粮,小的父子已经饿了好些日子,小的宁愿以后少吃点,求小郎君发发善心,让小的带些粟米回去给家中孩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