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并州牧,右将军,汾阳侯。(1 / 1)

(公元189年,汉中平六年,四月。就在苏木在自己治下的并州北部郡县忙着春耕的时候。汉灵帝也是按照历史上的时间点驾崩于洛阳的皇宫内。后面的事情也都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在缓慢的推进着。汉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因病身死,皇子刘辩按诏即位,是为少帝。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专权之局。汉中平六年,七月,大将军何进从中军校尉袁绍之议,欲尽诛宦官,太后不听。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何进采纳了袁绍这个带有私心的建议,于是召前将军董卓进京。汉中平六年,八月,张让等宦官先发制人,矫何太后诏召何进入宫,立即将其杀掉。何进部将吴匡等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破宫门而入。又纵火,火烧南宫宫门。袁绍亦引兵入宫,杀宦官赵忠等。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等关闭宫门,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团遂告复灭。若是事情完全按照袁氏兄弟袁术、袁绍的谋划来看。公元189年,汉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之后。只要没有董卓这个意外,最终获利最大的无疑是大汉士族阶层。而汝南袁氏作为大汉士族阶层执牛耳者,又是掌控天下的不二人选。只是无论是士族阶层还是汝南袁氏没有预料到的一个变数此时已经是来到了洛阳城外。八月,皇宫大乱,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出逃。董卓远见洛阳火起,带兵疾进,路上闻知少帝在北芒山附近。遂引兵前去迎接,于是寻着少帝,保护少帝安全回宫。董卓携兵进京后,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部众皆据为己有。受何进征召入京的董卓,此时靠着自己麾下的西凉兵接收了何氏兄弟的军事遗产。成为了能左右洛阳皇城内政治局势的一股力量。只是这股力量还有一个对手,让董卓没有办法完全的放开手脚。这个对手就是同样被征召入京的并州刺史丁原。此时丁原已是被何进任命为执金吾了。丁原手底下也有着从并州征召的精兵。这一日,董卓站在院中望着院内的一洼池塘怔怔的出神。而李儒则是手握着一卷竹简来到了丁原的身后。“董公,可是有心事?”“昨日在酒宴之上,那丁建阳竟敢当着群臣的面掀桌落了老夫的脸面,丝毫不将老夫放在眼中……可气可恨……”李儒刚要答话,董卓又继续盯着那一洼池塘恨恨的说道。“若不是因为那丁建阳身旁有一并州小儿护卫,昨日里老夫就想当庭将他斩杀,用以震慑朝中不服老夫的宵小……对了,孝儒,你今日前来可是探明了那并州小儿的身份?”董卓说着话也是转身有些期待的望着李儒和李儒手中的竹简。“董公料事如神也,正是,那并州小儿姓童名罗,乃是那丁建阳在并州所募之兵,这童罗乃是并州五原人,麾下有魏续、宋宪、侯成等健将领着一支训练有素的并州兵单独成营在丁建阳军中,据说他们这支并州兵曾是那雁门郡郡守苏伯仁所练之兵,最后被丁建阳夺了去……”雁门郡郡守苏伯仁所练之兵这句话也是引起了董卓的兴趣。董卓久在军旅,对于士卒的精锐程度有着自己的准确认知。若不是因为丁原麾下有着童罗带着的那样一支精锐的士卒。他早就与那丁原丁建阳在洛阳城外交战了。“哦?并州也有人能练出此等强军么?那苏伯仁是何人?”“那苏伯仁是赵郡苏氏子弟,因为战乱带着一支族人流落到雁门郡马邑城外,然后靠着自己的战功从马邑城县令的位置上一步一步升官到了雁门郡太守的位子上……”李儒说着话也是有些敬佩的和董卓解释道。“前两年传说并州边塞有少年率领五百骑深入草原火烧王庭就是这苏伯仁的战功……”“竟然是他!果然是少年英雄啊!”董卓一直都是带兵的将领。他对于带着五百骑兵就敢深入到草原深处火烧鲜卑王庭这样的战功也是由衷的钦佩。董卓对于苏木的夸赞也仅仅是一瞬就被抛到了脑后。对于董卓来说,此时什么样的少年英雄都不如丁原麾下的那些并州兵有吸引力。“孝儒既然来此,可是有了应对那童罗并州兵的法子?”李儒闻言也是轻声笑着答道。“董公所料不差,某营中有一谋士李肃,乃是那童罗的同乡,我那日与他说起了童罗之事,他自告奋勇的想要去劝降那童罗转投明公……”“哦?那李肃可有把握?”“有,只是需要朝董公借几样物件……”“既然能得此大才,孝儒看上什么尽管拿去……”此时董卓也是豪气干云的朝着李儒挥着手说道。这董卓年轻时就是散尽家财交人的性子。早年间他在西凉立了战功得了赏赐。朝廷所赏赐的钱财布匹他都散给了麾下的将士。此时董卓还是自信满满的可以靠着自己掌控朝纲平定天下。所以他也是毫不吝啬钱财的让李儒随意取用。于是,在李儒的运作下。并州人童罗也是按照历史的轨迹被董卓的高官利禄诱惑着反叛了丁原。无论跟在丁原身边的是谁。从并州五原偏院之地出来的都有很大的几率背叛丁原反投董卓。董卓此时手中握着朝廷大义,又有高官厚禄。天下又有几个关羽关云长呢。童罗自然也是带着丁原麾下的并州兵一并的投到了董卓的麾下。至此,董卓在洛阳城中的兵峰更盛。汉中平六年,九月,董卓又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至此,天下大乱。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的骑都尉鲍信。带兵回到家乡泰山,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就有五千多辆。袁绍被董卓任命为勃海太守,封乡侯。袁绍便拿勃海作为根据地,起兵将要攻讨董卓。董卓入洛阳后,为拉拢袁术,乃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不肯依附,惧祸逃往南阳郡,屯兵鲁阳城。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了一份京城中三公给各州、郡的文书。陈述董卓的种种罪恶,号召盼望各地兴起义兵,解除国家的大难。冀州牧韩馥起兵响应袁绍,支持袁绍起兵讨董。曹操也从洛阳城中逃到陈留老家,利用在陈留的家财和陈留人卫兹的资助。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起兵讨伐董卓。长沙孙坚,也是暗自感叹当年张温听了自己的话在军中斩了那董卓,应该就没有这后来的事情了,遂也起兵北上讨董。一时间,天下震动。当各地起兵的消息传到苏木的手中时。苏木也是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齐聚于雁门郡郡治阴馆城中。此时已是公元189年年末,苏木治下又积攒了一年的粮食。按理说此时的粮食支撑不了苏木大规模的用兵。但是小规模的在并州境内平叛和出一支偏军去讨董还是可以的。待到娄圭、王莹、张辽、吕布、高顺等文臣武将都到了苏木府衙内。苏木也是朝着众人抛出了这个议题,那就是要出兵讨董还是要趁机占据整个并州。众人此时都已是坐到了府衙内的正堂中。苏木居中而坐,其余人以文武身份分坐两边。苏木看着自己治下的文武官员此时也是一脸凝重的出声说道。“诸位想必都知道了中原朝中发生的事情,此时天下各地纷纷起兵讨董,大家也议一议吧,看看咱们是跟随大家出兵讨董,还是趁机出兵一举占据并州……”此时苏木堂中所坐的基本都是并州本地人。苏木能带着他们占据整个并州显然更符合本地人的利益。而且此时中原朝廷内乱,其实是乱不到他们并州的。并州只要安安稳稳的防备好鲜卑人以及胡人的南下入侵。自然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吸引人口发展一番。众人想到这里,也是将目光望向了坐在武将那列的张辽。那张辽相比于高顺和吕布二人自然是要更得苏木治下的世家们信赖的。因为高顺是流民出身跟着苏木的老人,心中惦记着的肯定全是苏木的利益。而吕布则是偏远郡县五原郡人,与此时人口大郡雁门郡本地的世家们没有什么太深厚的交情。而张辽则不同,张辽是雁门郡马邑城张氏的嫡子。还与晋阳王氏有联姻的关系。隐隐约约中自然成为了苏木治下各个世家在军中的代言人。此时众人将目光都放在了张辽的身上。可那张辽又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为了这些世家大族出头误了自己的前程。他也算是跟着苏木的老人了,自然知道苏木对待各个世家大族的态度。此时他见众人望了过来,也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面假装沉思着。厅内的本地人见张辽不露声色。也是将目光望向了文官那边的郡长史王元。那王元是晋阳王氏出身,又与苏木在早年间有些交情所以此时也算是晋阳王氏留在雁门郡的代言人了吧。他可没有张辽那种谁都不在乎的底气。那张辽麾下有苏木治下的两千士卒,自然是不会再看本地世家的脸色。可是这王元作为文官却是要经常与各大世家豪族打交道的。此时他也是轻咳了一声,先出言试探道。“此事在某看来,很好选择……”“哦?王长史有何良言教我?”苏木见王元愿意先出声发表意见。此时也是很感兴趣的望向了王元。“指教不敢当,不过是远近之说,讨董远,平叛近……”王元此时一边说着话一边在脑中组织着语言。“此时郡内各处库房中都缺粮少衣,不便远赴中原作战,不是不愿也,实为不能也……”王元说的话也是说到了本地世家官员的心坎上。若是苏木真要劳师动众的想要参加诸侯会盟讨董。到时候征发的粮食布匹等军事物资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些物资在讨董时消耗就是消耗了。根本找不到什么机会补充。即便是有机会,偏远州郡的一郡太守又如何能争得过中原的世家大族呢。苏木治下这些好东西此时都是并州本地世家与苏木分润利润。若是引来了中原的世家大族,难免要分润这些本地世家的利润。这也是他们不愿意苏木出头的原因。至于未来,除了苏木没有那个并州本地人得了失心疯想要争夺天下。选择留在并州占据整个并州不同。只要苏木占据了整个并州。平了南匈奴的叛乱再占据并州所有的人口。那么苏木与本地世家们合办的工厂牧场等各种产业都能在利润上再翻上一番。何必辛辛苦苦的远去中原腹地作战消耗呢。至于什么为了皇帝卖命的心思,从来都不曾在这些偏远州郡的世家心中想起过。中原的世家心中都全是利益,更何况这并州远离洛阳的边塞呢。王元此时也是顺着本地世家官员的心思说出了他的结论。“所以,元以为,府君应该留在并州平叛……”王元此时越说越自信,此时他一挥衣袖朝着洛阳方向拱手施礼笑着说道。“咱们留在并州平定黄巾军与南匈奴的叛乱也算是为皇帝出力了……”王元说完,也是朝着苏木笑着施礼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中。王元出头先说出了观点,仿佛的开动了府衙正堂内的开关。自王元以下,本地世家出身的官员们,纷纷出声赞同王元的观点。其实苏木本身也是想留在并州占据整个并州的。因为以苏木的出身就算去了中原与袁绍曹操等人会盟讨董也是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苏木自然也是知道,讨董就是一出闹剧,最终也是会以失败告终的。苏木听了厅内众人讨论了半晌之后。也是扭头朝着武将那边出声问道。“你们呢,有什么想法?”坐在武将这边的高顺、张辽、吕布和郭正等人一直都没有出声说话。“吾等愿听主公命令,主公剑锋所指,吾等自然效命……”众武将表态以苏木的决定为主后。苏木也是不再犹豫。他站起身朝着厅内众人说道。“既然大家都想留在并州,那么咱们就先将这并州平定……”苏木做了决定之后。先是上书董卓控制的朝廷,尊奉董卓手中的献帝。董卓早就听李儒说起过五百骑火烧鲜卑王庭的少年英雄苏木。此时又接了苏木尊奉献帝的文书。自然是心中大喜。此时中原各地组成了什么讨董联军已经是让董卓焦头烂额了。此时苏木这种‘乖乖听话’的太守自然是得到了董卓的认可。并州牧,右将军,封汾阳乡侯,着令苏木率军平定南匈奴的叛乱。这文书一来一往,时间也是来到了公元190年。大汉的乱世自此徐徐的展开了帷幕。苏木麾下的各处郡县也是忙忙碌碌的准备着苏木军出征的物资。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第一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新第一小说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三国建座城更新,第232章并州牧,右将军,汾阳侯。免费阅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